最近……好像,她又要捯饬什么印制堂?
  他不知道她哪里来那么多想法,那么来那么多时间,哪里来那么多的精力!
  但他知道自己比不过人家——因为他只有一间铺子!
  美人坊要是垮了,他……
  眼前似乎闪过一张脸。
  那人眼中尽是冷漠与嘲讽。
  她在等着看他的笑话。
  周胜起身合上了铺子的门。
  “掌柜的?”
  “今日不开了,你们都回去。”
  店铺里几人赶紧离开了。
  剩下周胜一人。
  他坐在铺子里。
  从早到晚。
  耳旁是外面的喧嚣声。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解决了制冰的问题。
  顿时觉得神清气爽,连闷热的空气,都多了几分清新利爽。
  舒畅。
  下一个问题就是月刊发行之事。
  关于月刊“小洞天”的发行。
  那是一个左思右想。
  芳草的话,一直在耳边萦绕——将进酒只是一间食铺,只是一间酒肆,无法承担太多的东西。
  而月刊一事,本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。
  不仅仅是印刷一本书那么简单,这意味着……暂时也说不好,这究竟会带来怎么样的改变,但她心里有数。
  因此,月刊的发行,需要依靠将进酒,却不能依赖它。
  她需要为“小洞天”寻找一个新的屋檐。
  学府路上没有合适的铺子。
  目光转移到了相邻的背街,其实,就在她铺子的另外一侧,斜对面一家小铺子。
  简单装修了一番,两天的功夫。
  作用类似于编辑室。
  今后学子们投稿,需要直接去那边,统一收集好作品,再交由象山书院的陆渊审核,经过陆渊的牵线搭桥,她已经认识了另外一家私塾的两位夫子。
  一位态度不怎么样,另一位还是表示欣赏与支持。
  可以了。
  毕竟,她只是一介商贾。
  往后,审评的事情,也会向更多夫子请教。
  铺子准备好了。
  一本本线装书,放进了铺子。
  对了,铺子的名字,叫作——小洞天记。
  取了一小部分放在将进酒,每个桌案上,皆有一本。
  同时,在当天晌午,学府路上几间书院前,她亲自去一本本分发。
  “柳掌柜,你在发什么?”
  路上碰见了蔡戌则。
  “来,蔡兄瞧瞧,第一本月刊。”
  “月刊?”
  “每月印刷一次的线装书。”
  “像你那儿的菜谱,这个就叫作线装书?这名儿,取得甚妙……”蔡戌则取过线装书,刚翻开两页。
  有人快步走了过来。
  书生面色潮红,高高举着月刊:“柳掌柜!多谢,多谢!”
  “怎么了?”
  她倒是被吓了一跳。
  书生翻开用手指夹着的书页,声音颤抖着说道:“我的,这是我的诗,没想到,我的诗能出现在一册书中!当初,你说的那些,我只是将信将疑,我写下放在了柜台那儿,没想……没想到,真的能够出现在书中!”
  且不说手抄本。
  印刷费很贵。
  能用印刷方式呈现的诗作,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。
  自己的诗作能出现在一本书中。
  那种感觉……哈哈哈,肯定是有种即将飞黄腾达之感!
  此次月刊一共有二十篇作品。
  也就是有二十位学子中奖。
  书生在笑,她的脸色也露出笑容
  第263章 诞辰
  “小洞天记”缺个守铺的人,这个人要做的事儿不多,却不只是需要识字而已,得识文,得识人,目前现有的人无法满足这个条件。
  只好外聘。
  石头倒是给她出了个好主意——找书院的学子。
  “石头啊,你是怎么想到的?”
  “来来往往都是学子。”
  她拍了拍石头的肩膀:“不错哦!”
  请书院的学子来守铺子,他们可以在没事儿的时候温习,对他们而言有利,同时,可以承担一部分审核工作,还可以吸引同窗前来投稿等等。
  一整天的时间,或许太长了。
  所以,她把时间调整为了两个部分,上午和下午,找了三个学子以“兼职”的形式进行。
  月刊一经发行,立即引起强烈反响,尤其是在淮安几个书院之间。
  自己的作品出现在一本书中,那就是一种被认可的荣耀。
  发放稿酬的时间定为了三日,提前三日贴出了告示。
  发放稿酬的时候,她就在铺子里待着。
  期初,还有些许担忧,不知学子们会不会来领取稿酬,毕竟,像那种替人写些诗词作为门联之类的活儿,会被某些人视之为“落魄”的表现。
  在第一日傍晚时分,前来领取稿酬的人仅仅两人,其中一人还是她认识,小伙子在铺子附近转悠,被她发现喊住了,这才硬塞着给了对方应得的稿酬。
  而第二日的傍晚时分。
  应付的稿酬就付得差不多了——大多数人不是不好,只是不好意思第一日就来。
  只要是付出了钱,她就安心了。
  如此,才能有一个良性循环。
  “时候差不多了,你先走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