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18全书 > 穿越重生 > 国民法医 > 国民法医 第61节
  江远同样疲倦,借着落日的余晖,赶紧拍了一组照片,再仔细观察了前后左右的环境,天就迅速的黑了下来。
  江远再帮忙做露营的准备。lv2的露营技能终于发挥起了作用,虽然比不上两名向导的从容,但还是让整体的进度加快了不少。
  此处的山崖是被人为清理过的,地面上虽然也长满了植物,但个头不大,稍稍能透些光线下来。几块大石头组成的平台后面,是一个进深三四米的山洞,里面同样被收拾过,预先准备的有火堆,有少量的木柴树枝和树叶。
  几个人在小平台上迅速的清理了一块空地,有了立足之地后,又竖起了小帐篷,在山涧里接了水,点火烧了起来。
  小平台后面的山洞是“吴珑野人案”的第一现场,但四个人都没提这个茬,先是闷头整理出了自己呆的地方。
  一个老成点的向导,将大量的驱虫喷雾到了小平台的地面上,就见一只只颜色各异的虫子,从各种腐烂的枝叶下面爬出来,摇摇摆摆的去到了隔壁草丛中。
  柳景辉看的脸色微变,又问:“这边现在都没人来了吗?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,也是这样子……”
  老成点的向导道:“咱们走的是以前采药人走的路,这边的山洞,也都是采药的人给自己准备的。”
  另一名向导有点怀念的道:“大家出门在外,遇到下雨天或者受伤生病了,一时回不去的,就在山洞里住一晚两晚,点个火堆,煮点水,事后再过来的人,有空的,就往里面添一点柴火……山下也有这样的,少很多了。”
  “那现在呢,不可能彻底荒废了吧?”柳景辉问:“至少你们还会过来吧。”
  “我们现在就是接一些客人的单子,有过来玩的驴友,还有徒步旅行的……徒步的一般也不走这条线。太偏了,要不是这个事,再过几年,我都不走这条路了。”向导一边说着,一边用柴刀砍翻了好几颗小树苗,感觉有点杜绝后患的意思。
  但谁都知道,等明年再上来,这里一定又是布满了小树苗。
  ”村子里呢?山下的村子里的人,也会上山来吧。”柳景辉之前就问过相似的问题,但他这次特意换了新的年轻的导游,就想再问一次。
  向导就是20岁左右的样子,也没当回事,就道:“村里人上来,多数都是因为家里人生了什么病了,过来采点药自己用。也到不了这里,咱们走到这里,走了八九个小时的,还换着劈山呢,村里现在都是老人了,费不起这个劲。”
  柳景辉“恩”的一声,略作思考,再对江远道:“那咱们进山洞,先勘查?晚上最好还是住到山洞里面,今晚要把大的地方都勘查了。”
  他是来过的,也知道住在山洞外面很麻烦。大山里的环境不像外面,阴冷潮湿的程度会使人生病,毒虫野兽也不知道躲在哪里。
  不过,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对犯罪现场的影响,他这次才找了江远和两名向导,而不是像上次那样,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出来。
  江远点点头,他过来就是做现场勘查的,也没什么躲懒的必要。
  柳景辉让两名向导去取水做饭了,再道:“之前的照片你也都看过了,咱们从哪开始?”
  照片是江远在路上,用ipad看的。也是之前存留的最有用的证据——但就江远来看,也并没有什么用。
  第一波和第二波上山的民警们,几乎没有找到除尸体以外的有效证据。而参与其中的法医们,在艰难的证明了尸体的身份之后,于法医病理学方面的进展寥寥。
  因为尸体都是不完整的,如今的猜测是,尸体的致命伤在腹部,偏偏柔软的腹部最受野兽的欢迎,在尸体腐败之前,来访的动物就将包含着死亡信息的腹部掏成了一个大洞……
  当然,也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了。就眼前的情形,地上但凡有个足迹,都能给虫子、菌类或者别的什么奇怪的东西给弄没了。刑警们常见常用的证据,在这种环境下,都没有存在的理由。
  江远举着手电筒,晃悠了两下,缓缓道:“指纹应该是不太可能了,dna也没希望,最有可能的,应该还是物证,比如塑料包装,铁器之类的。我先从火堆燃烧的灰烬里找找看,你不要乱动东西。”
  刑警三件宝,视频手机dna,江远觉得,最有希望的估计是手机,比如扒拉着扒拉着,从山洞底下扒拉出一个手机来,这就最好了。
  梦想未成真。
  江远接着坐在火堆旁边,直接戴起手套来,一点点的捋里面的灰烬物。
  老实讲,就是这些黑灰之类的东西,都被自然界消灭的差不多了,但树枝或部分食物,被熏烤以后,反而保存的时间更长一点。可是,考虑到上一次,民警们也在此处生火烤肉了,江远捋出来的东西,也难说是谁制造的。
  尽管如此,江远还是先捋了这里,然后再到四周寻找线索和证物。
  这一找,就是半晚上。
  晚上勉强休息半宿,到第二天早晨,太阳刚刚升起,江远赶紧趁着时间,将昨天所找的证据检索了一遍。
  实在是乏善可陈。
  江远坐在火堆旁,用一根树枝挑着火,皱眉思考着。
  这里不像是居民楼里的住宅,就算有心把山洞擦一遍,估计也擦不到什么东西。品种丰富的微生物,能够轻易的泯灭一切的生物证据。
  提取些土壤回去做做化学分析,也许能有些结果,但对案情,怕是没什么帮助。
  柳景辉也起床了,他先用冷水洗漱了,再回过头来,缓声道:“能找到什么,就找什么。喊你过来,本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。前两拨的刑警们不算,我上一次,也是带着多名技术员来的,照样没什么发现。”
  江远其实不用柳景辉安慰自己,只揉揉肩膀,就起身道:“山洞里看不出东西来,我先到四周转转。”
  “让小杨陪着你。”柳景辉喊了老成些的向导,跟着江远开始看附近的情况。
  当然,最主要的关注点,还是找到尸体的山涧旁。
  这样看到中午,江远再回到火堆旁,看着火有些小了,就找了柴火,重新搭了个起火的架子。
  做着做着,江远的目光,落到了墙壁的一侧。
  这里的墙壁颜色略有些变化,大部分人,估计下意识的认为,这是火堆造成的。
  但是,有lv2的露营技能备案,江远能够轻易的做出判断:并不是。
  火堆的火,就是影响到了墙壁上的有机物的生长,那也应该是离火堆和火焰最近的部分,先受到影响。
  结果,墙壁颜色发生变化最大的地方,却在更靠里的位置。
  江远想到此处,立即走上前去,细细的翻看山洞的墙面。
  以他掌握的犯罪现场的技能来判断,墙面应该是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污染,至于是什么……
  江远带着手套的手指轻轻摸过,注意力就迅速的被转移了。
  什么污染。
  什么颜色。
  江远掰开一截藤蔓,分明看到后方有一块半黑的物体嵌入了墙壁中。
  再剥开半黑物体旁边的泥土,江远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不常见的词:子弹。
  江远立即拿过照相机来拍照,接着架起三脚架,转入摄影模式,再取了现场勘查箱过来,细细的将半黑物体四周的泥土、植物和石屑剥离。
  一枚碎裂的子弹,结结实实的戳在山洞自底向上30公分处。
  第99章 涉枪
  涉枪案!
  江远忙于取证阶段,还来不及多想。等到这枚半黑的子弹落入证物袋,他的脑袋才嗡嗡的响起来。
  作为新时代的刑警,“枪击案”之类的词汇,已经很少听到了。取而代之的“涉枪案”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。
  对基层民警们来说,大部分情况下,涉枪指的仅只是涉及枪支,很可能都没到动用枪支的程度,更别说由枪击致死的案件了。
  就算是涉枪,其实也是分级别的。不算2焦耳的玩具枪,现在最常见的是仿真枪,再是气枪,然后是自制的铁砂枪,高级一点的是自制霰弹枪,再高级……
  一般来说,就不能再高级了。最多最多高级到老枪,就已经会引起极大的重视了。
  可以说,一旦触碰到“真正的”枪支的时候,各个警察单位都是命案程度的重视。
  以上,指的还都是涉枪。
  “真正的”枪击,在许多地方,有些年都听不到了。县局刑科中队的枪弹痕迹检验的报告书都放黄了,技术员更是早早兼职做内勤去了。
  但江远取出的这枚子弹,可是货真价实的子弹。
  所以,吴珑野人案即将变为一场货真价实的枪击案。
  江远收好证物,再站到火堆对面,做了一个单手瞄准的姿势,指向对面。
  根据子弹嵌入的角度和位置,江远分析,凶手应当是以站立的方式,击穿了坐姿的李三秋的腹部。
  子弹由此嵌入了距离地面30公分的洞壁,接着碎裂。
  江远轻叹一声,再在子弹周围寻找了一圈,也没有找到更多的证据。
  这里的洞壁上,是有土层有石头有植物有虫类有真菌或苔藓等各种东西存在的,短时间内想搜索明白,也不现实。
  江远收好了三脚架和摄像机,再走出洞穴,向不远处的柳景辉喊了一声。
  柳景辉是登高望远去了,旁边的向导倒是过来了,被江远用手势阻止。
  他也没做解释,刑警稍微做久一点,在保密方面的自觉性就非常高了,尤其不愿意跟圈外人透漏信息。
  柳景辉看着近,走回来也用了十多分钟的样子,中间还摔了两跤,衣服脏的看不成。
  尽管如此,柳景辉到了江远跟前,还是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衬衫,才问道:“你发现了什么?”
  “进来说。你们在外面等吧。”江远单独将柳景辉带进了洞穴。
  从洞外入内,视觉忽的一黑,得一会儿才能适应。
  江远这时候拿出了装有子弹的证物袋,托在手上给柳景辉看。
  柳景辉的瞳孔都瞬时放大了,像是被洞内外的光线给玩坏了一样。
  “你刚刚找到的?”柳景辉的表情却是很平静,做出了一副我早猜到的模样。
  福尔摩斯之类的推理狂都是这样,只允许他们用甩出令人意外的言语,不许其他人提出逻辑以外的证据……
  江远道:“取证过程都用摄像机拍下来了。”
  江远打开摄像机,展示给柳景辉。
  柳景辉只看了子弹所在的位置,就将摄像机递还给江远,也是站到了火堆对面,跟江远一样,视线越过火堆,比划了两下,缓缓道:“凶手是站姿射击的。”
  “恩。”
  “那在场的就还有其他人。”
  “恩?”江远看向柳景辉。
  “李三秋是文化人,喜欢隐居但有礼貌的。如果只有凶手和他俩人,那凶手走过来的时候,他应该会下意识的起身迎一下,至少做个欠身的动作。”柳景辉猜度着,道:“只有身边还有人,正在说话的状态下,凶手进来才能居高临下的面对他射击。”
  江远不置可否,他是更愿意用证据说话的。
  看看柳景辉,江远问:“现在怎么办?”
  “你的建议呢?”柳景辉被打断也不生气了,他现在对江远的观感实在太好了。
  这么重要的证据,吴珑野人案启动三次都没找到,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了。
  江远却没什么得意的,就道:“我的建议就是喊支援。再找多一点人,人数不同,方案就不同。”
  “你是想要多一些现勘?还是痕检?或者是枪弹痕迹检验方面的?”
  “有熟悉枪弹痕迹检验的现勘是最好的。这个子弹肯定得送到下面的实验室去检查,我也不会。”江远顿了顿,又道:“人数多寡看你了,多少的做法各不同。”
  “要听话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