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莉站起来,收拾碗筷,她抱着碗进去,背影非常好看,训练警服很修身,腿长目测就有一米二的感觉。
吴军注意到江远的目光,开玩笑道:“喜欢小姑娘吗?小李不错的,很踏实,干活卖力。”
看着背影江远是有那么一丢丢荡漾,但是想到她吃饭的模样,好像身边多了一只大壮,还是坚定的摇头。
饭后。
江远又分到了一颗大壮的红苹果。
拿着苹果回办公室。
吴军也拿了一个苹果,嘴里念叨着:“苹果好,平平安安,就没有案子,我们就可以多休息休息,吃完午饭,就可以早点下班了。”
江远想着也挺好,回去把上次没看完的小说继续接着看。
上学的时候看小说时间挺多,上班了,这么久,一本《大医凌然》都没有看完。
吴军开始翻报纸。
江远去给绿萝清理一批烟头,同时给它浇点水。
然后打开自己崭新的电脑。
“叮铃铃……”
电话铃响了。
吴军皱眉,接起电话。
然后他的表情严肃起来。
“是。”
“收到。”
“好的,马上动身。”
江远也退出了小说界面,这样下去,他看书都比作者更新还慢了。
“小远,你收拾一下,我们一起去隆利县出个差。”
江远:……
“命案吗?”江远问道。
“是,有个比较棘手的案子,市里的王法医也会去,喊咱们过去帮忙。”
江远的情绪一下子就拔高了,略紧张,微激动,准备大展身手的感觉。
就见师父吴军露出沉着思考的表情,好半天才开口道:“我记得隆利县有一家肥肠猪肚鸡特好吃,叫什么名字来着……年纪大了,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了,到时候咱们一起去吃。”
江远:……
……
因为是去几十公里外出差,江远路过家门口跟老爹说了一声,拿了换洗的衣服,然后被老爹塞了好多吃的。
还是坐着单位的斯柯达去的。
没空调。
吴军本来也习惯了,可是路过江村门口看到那么多豪车,再看自己徒弟傻乎乎的上了斯柯达,热热闹闹的样子,还有点不忍心,看江远又更顺眼了一点。
江远和吴军直达隆利县的刑警大队,正好跟市局的王法医撞到了一起。
来自清河市局的王法医王澜是名女性法医,齐耳短发,40多岁的样子,偏瘦,干枯程度只比干尸好一点点的那种,但眼神很锐利。
清河市局是隆利县局的上级单位,遇到命案,首先支援过来的,就是市局的法医。
事实上,因为市局几乎不进行直接的案件侦破了,市局的法医的主要工作,就是前往各个县区支援。
他们的经验也因此积累的非常快,随着时间的推移,也就造成了实际的业务能力的提高。
像是宁台县这样的小县城,一年的非正常死亡十几例,命案差不多就是三四例。解剖量介于两者之间,但一年到头,也都是个位数的。
清河市局的法医则不同。他们全市各地跑,县局有命案了,就跑县局,区局有命案了,就跑区局,而且往往就剖个精华部分,又有训练量又舒服。
吴军之前的工作状况,若是全部交给市局的王法医王澜去做的话,她一个人肯定是撑不下来的。里面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体力活的。
但是,王澜身为市局的法医,总体工作量或许差不多,甚至更高,但体力工作骤减,反而能够发挥女性法医的特长,加强尸检的细致程度。
大部分的尸检,其实只要细致就足够了。
不过,今次的状况却不太一样。
王澜跟吴军见面就利落的开口道:“这次要你们受累了。”
“怎么,尸体腐败的很厉害?”吴军做了二三十年的法医,也不愿意给高度腐败的尸体做尸检,做完恶心好几天,饭都吃不下,只是职责所在,没办法罢了。
王澜却是摇摇头,道:“尸体状态还好,刚一天的时间,主要是死亡的环境比较复杂,就隆利县这边的法医和现勘,根本处理不完,这不,我就找你来帮忙了。”
“怎么个复杂法?”吴军问道。
隆利县的法医姓叶,是出了名的马大哈。
虽然从职业秉性上说,法医就应该是非常细致乃至于龟毛的人类,但叶法医就是马大哈,大错不犯,小错不断,谁也没办法。
所以听到王法医说复杂,吴军其实没有太往心里去。
还很淡定,一副老练稳重的模样。
王澜也知道隆利县的法医老叶是啥情况。
就像是班级里,总有学生成绩很差。
倒不是学不会,而是他就是粗心,做事做的很糙,但也没理由就因此将之开除了。
王澜解释道:“这次情况还不一样,死者是一位拾荒老人,死于自家院内。生前有被殴打的痕迹。而他的院子里,多个放置物品的架子翻倒……”
王澜说到这里,吴军已是了然,有些明白自己被喊来的原因了,要干苦力。
“拾荒来的物品,想必满是dna信息了。”吴军叹口气。
王澜点头:“dna和指纹遍布。而且,这位老人还有一点个人的兴趣爱好,他收集了很多女性的内衣裤,同样包含大量的dna信息。”
“这……全部得检一遍?”
“是,但现在没有任何线索,所以……凶手可能接触到的物证,全部得排查一遍。”王澜说过又强调:“仔细一点的排查。”
“恩。”吴军总算是明白了过来,隆利县这边是撞到一个dna大宝库。
可以想见,这边剪取生物检材还是相对简单的工作。等各个物件的dna匹配上了,或者指纹匹配上了,怕是还得把人找过来做二次核对,然后深究是否有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,到时候又是一堆的麻烦事。
“这活可真是……”吴军使劲摇了摇头。
王澜只能鼓励道:“咱们好好干,争取72个小时内,把检材都处理完。”
说完她又看向了老吴身边的高个子年轻人。
王澜很和煦的露出了一个干枯的微笑:“你就是江远法医吧,上次指纹会战获得二等功,真的是厉害。”
江远乖巧的点头:“谢谢老师夸奖,我会继续努力的。”
第131章 现场搜集
隆利县隆德村。
这里是隆利县最大的城乡结合部之所在,也是本地产业最灵活,人力资源最充沛的角落。
而在角落的角落里,就是死者的立锥之地,一间小小的拾荒小屋,以及一片用各种建筑废料围起的小院子。
这里到处都是类似的临时建筑物,有的建的稍微周正一些,甚至竭力维持农家院落的水平而不得,更多的则是向窝棚的角度滑落。
死者的拾荒小屋属于略周正一些的,且就建在县道边上,离它不太远的地方,还有大排档和农家乐。
较为方便的进出环境,也是死者能靠拾荒生存的本钱。
因为年纪大了,又存了些钱,死者平时还会收购一些同行的拾荒物,属于拾荒者中的上层人物了。
不过,外面看像点样子的院子,走进去,却是乱成了一片。
现场还能看到挥洒的星星点点的血迹。
江远放眼看去,见到的大部分是抛甩状的血迹。
所谓抛甩状,多是由钝器类的凶器带来的。加害人用钝器攻击了受害人,血液黏附在了钝器上,加害人再次挥舞钝器的时候,血液就会向四周抛甩。
抛甩状的血迹是呈现一定的弥散性的,血迹本身的大小相对一致。
一个科学小实验可以很好的看到抛甩状的血迹,找一根搅屎棍,再取一些香蕉,捣碎,加水和适量的面粉,搅拌均匀,呈血液的粘稠状,就可以用棍子蘸着粘稠物挥舞,从而观察到抛甩状的血迹了。
看血迹的痕迹,就可以看到拾荒老人被钝器击打的过程,应该是很多次击打,最终死亡的原因,应该也与之脱不了关系。
“血液有做取样。不过也可以再做。”王澜见江远关注血迹,就给说了一句。
基层民警对于血迹分析学什么的,并不是太关注,因为大家实际上并不太需要关注死者被殴打,或者被杀死的过程,大家想要的就是凶手的信息,最好是单刀直入的dna或者指纹。
正如江远等人现在所做的那样。
大家其实并不知道凶手是否留下了指纹和dna线索,但为了这一分希望,就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寻找。
国内的命案,普遍都喜欢采用笨办法去破案,或许是给予的人力物力太过于充足了,以至于最硬核乃至于最笨的办法,反而成了破案的主流模式。
比如排查,比如全员dna和指纹等等。
这在欧美国家是不可想象的。英美体系的一些个国家,是不会任由一个社区的居民做普遍dna和指纹的。
但在国内命案必破的响应下,像是今次的案件,等dna检材收集完,要是还找不到嫌疑人,说不定就要对附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做全员dna了。
哪怕效果不会太理想,也会做。
不过,这种笨办法也是结结实实提高破案成功率的保证,国内的命案破获率,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高的。
江远也不需要向王法医解释,自己的血迹分析学如何如何。
事实上,他刚才看了看,已经能够在脑海中,对犯罪现场的状态,做出一定的描述了。
在江远的脑海中,拾荒老人在受伤以后,就在被不停的被殴打,并东躲西藏的希望避开攻击。
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,他立在院落中的置物架,不断的被撞散,掉落。
这些置物架都是拾荒老人自己装起来的,主要是木头的组合,也有搬过来的诸如衣柜的半成品,还有衣服店里用过的敞开式的衣架等物。